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QQ、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极速模式。
全国动态

孙其信:构建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农科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思考

发布日期:2020-12-23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一次盛会,听了众多专家的报告,收获良多。下面我分享一下对高等教育和高等农业教育的思考。在河南这片大地上谈农业,是最合适的地方,因为河南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同时河南也是中国的农业大省。

我简要从三个方面汇报我们对高等农业教育的思考。

一、新发展阶段下农科高等教育新挑战和新要求

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必然对整个社会各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高等教育也不例外,高等农业教育更不例外。新的发展阶段面临两个大变局,也催生了新发展格局和推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党中央历来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安排部署和推动落实。在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农业依然是一个必须要完成的重大的任务。虽然农业的GDP只占到我国GDP总量的7%,也就是7万亿左右,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以农业和农产品带动的二次产业和三次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工业的总产值。此外,我们还要完成全面乡村振兴、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重要任务。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充分肯定了高等农业教育取得的成绩,并对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就是高等农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面对巨大的挑战。新时代,为了适应新发展格局,高等农业教育必须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和改革方法,农科高等院校治理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农科高等院校的发展历程与新发展理念

自党中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战略部署以来,高等农业教育始终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不断前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在变,教育也必须要变,这是我们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如果一味坚持以不变应万变,将很可能会被瞬息万变的世界所淘汰。在这种挑战下,高等农业教育必须要识变、思变、应变,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科技的需求、文化的需求。从大学治理上来看,涉及学校内部治理的变化以及学校之外治理的变化两方面。内部治理的变化首先是学科体系的重构发展,学科交叉发展是重大的方向。从外部来说,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是一个必然趋势,必须要考虑国际国内双循环新背景下,新型的大学发展之路也必然是未来需要改革的重大的方向。高等农业教育要在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格局下谋变,也必须要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下思变。

三、农科高等院校需要着力构建的新发展格局

首先,要发展一种互为依存、和谐共生的学科生态系统新格局。由于面临的任务在变,所以大学核心骨架、学科体系必须要适应变化。未来的农科建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而是一、二、三产融合,农业与环境、农业与健康综合交叉不断创新发展的学科体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要建设一套适应国际学科前沿、适应国家发展潮流的新型的学科布局,特别是谋划新型需求的学科布局,这也是构建发展格局里面要考虑的重大命题。近几年,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农大”)围绕国家需求先后成立了一系列的交叉研究院、新型发展研究院,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视野下的农业高等教育和食物、营养、健康的研究平台和发展平台。

其次,要构建一个顶天立地、知识融通的人力资源新格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跨越都是依靠人力资源才能实现发展,在新时代新背景下,推进以顶天立地和知识融通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重大使命和任务。农大在过去一段时间建立了新型的发展格局和人力资源的评价和发展体系,应该说在新型的人力资源构建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同时,结合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了破立并举的新型评价体系来适应新时代、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提升学校发展的动能。

第三,要构建独立自主强农兴农的科技创新的新格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们国家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伟大历史使命,对科技的强烈需求将会史无前例。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必须在布局谋划支撑农业现代化的科技上迈出步伐。农大在对标国家重大需求方面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已连续十多年在吉林省梨树县开展了黑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多学科攻关。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要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在全国推广中国农业大学建立的梨树模式。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双一流”建设中,农大聚集了多学科数十个教授团队开展连续攻关,在黑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创出一条具有农大特色的科学道路。

最后一点,要构建良性互动、合力增效的校院治理新格局。前面各位专家关于内部治理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基本导向是要激发活力、提升效率,这方面农大也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我体会,大力度的改革是必须的,与此同时“小切口”模式的改革可能是更直接的,更能快速见到成效。过去几年,农大陆续推出了60余项小切口改革,通过小改革产生了大效益。这种改革模式符合学校发展现状,也符合在相对稳定的宏观体制下深化改革、大胆改革、精准改革的更高要求。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不断改革,才能进一步焕发机制体制的活力。在构建高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方面,很多学校都做得非常好。最近,学校在全国各地积极谋划中国农业大学的系统布局,这也符合新发展治理格局的需要。此外,要构建符合国际化潮流的全球农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交流新格局,能够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传播中国范式。中国农业大学在联合国合作委员会的框架下代表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脱贫经验的政府报告,向全世界宣传介绍了中国成绩,发出了中国声音。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系列报道| 孙其信:构建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农科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思考